根据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正确规划技术创新的方法众所周知,印刷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则是“质量决定生存、效率决定发展、管理决定规模、增值决定效益”。只有按照国际标准,采用数字新技术来不断优化数据、完善细节,围绕“质量、效率、成本、增值”主题来重构现代书刊印刷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才能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技术创新作为印刷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可以从数据流、控制流、管理流和增值流四个层面来进行实施。
在印刷企业技术创新的数据流层面,首先必须主动围绕“现代印刷产品链”,引进与构建先进数字技术装备和流程,面向“内容表达数字化、形式彩色化、产品结构个性化”的数据流特征,分析产品图文数据的构成及其设备工作基准,优化图文采编排处理中的方法,实现页面内容表达数据、各种工艺与管理控制数据的传递与变换畅通。
比如,企业将其印前部门改造成“页面数据处理与技术支持中心”,与广告、摄影、出版、设计以及文化传播等媒体素材提供商构成一个通过数字网络连接的媒体准备联合体,通过所提供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使之按照印刷复制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媒体素材生产,既提升了印刷产品的品质,又减少了印前作业的各种修正,还强化了印前部门在印刷企业的中心作用和增值方式。
在印刷企业技术创新的控制流层面,首先必须构建基于CTF/CTP的全数字化生产流程,以及CIP3/CIP4印刷控制系统。面向“印制管理精细化、生产作业标准化、产品生产一体化”特征,重点研究新工艺与新材料应用的关键以及质量控制要点及其生产进程瓶颈所在。在印刷规划中预测印后、印刷与印前需要补偿的数据,建立各个品质控制要素和工艺控制点的控制参数,实现设备基准稳定,数据传递正确,控制简单易行。比如,印刷企业在从以模拟为主CTF流程向数字化CTP流程的转变中,通过归纳出建立稳定设备工作基准,突破数字打样难点,获得网点扩大的规律,发现爬移误差以及墨控数据的应用机制,就能够在CTP应用之前,通过整版CTF,并利用胶片便于错误检查之利来突破上述问题,避免*初应用CTP时出错率加大的弊端。
在印刷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流层面,首先必须构建数字化色彩管理平台、数字化生产平台以及ERP生产管理平台。印刷企业可以聘请专家来实现这三个平台的整合,在项目实施中交流经验,学习行业专家和同行的长处,培养自有人才和新管理模式。湖北新华印刷厂在其“印刷数字化生产体系建设”项目中,就通过整合高校专家、厂商工程师、材料供应商工程师和自有技术人员的方式,建立满足书刊印刷、商业印刷和报纸印刷的工艺流程以及管理模式,以高起点、高品质、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生产的数字化作业和数字化管理。
在印刷企业技术创新的增值流层面,首先必须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应用方式,将印刷产品表达的内容作为一种可持续应用的资源,对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利用。
比如,雅昌多年前面对所预测的印刷行业激烈竞争和微利化变化趋势,主动通过构建“文化产业”的创新思路,将传统出版内容抽象成数字化媒体要素,使出版内容资源化,将单一的纸媒体出版过程重构为纸媒体出版、媒体出版和网络媒体出版的多元化产品过程,实现了企业新的变革和创新,远远走在行业前列,引领印刷行业新发展。
应用技术创新推动印刷企业发展印刷企业的技术创新通俗地讲就是全面理解与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特性及其规律,在应用中归纳对产品创新的方法。其核心是应用新技术变革传统经验主导的生产与管理模式为现代数字主导的生产与管理模式。
在应用数字新技术中,首先必须整合企业内外专家的智力资源,客观解析技术、工艺、管理和市场所存在的瓶颈问题,主要包括:⑴明确对未来印刷市场与技术发展目标、自身发展战略规划、产品定位和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方法;⑵整体完善工艺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手段及其工艺基础数据和质量控制数据;⑶适配各个工艺环节及其作业工序的控制(其中,在印前通过对印后加工、印刷、晒版的正确预测,补偿图文内容的损失与畸变,应用数据标准替代经验操作)。